解密「四巫日」:美股季度結算日的市場震盪與投資應對
你是否曾聽過美國股市有個聽起來帶點神秘色彩的日子,叫做「四巫日」?這個特殊日期,不僅讓華爾街的交易量瞬間暴增,更常伴隨著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,讓許多投資人感到好奇又有點緊張。究竟什麼是「四巫日」?它會對我們的投資帶來什麼影響?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?
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了解「四巫日」的來龍去脈、它在市場上呈現的獨特現象,並結合歷史數據與背後機制,為你揭開它的神秘面紗,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。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季度性的市場大事件吧!
什麼是「四巫日」?定義、構成與時間點
首先,我們來認識一下「四巫日」這個名詞。它其實是美國股市每季一次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到期結算日,更具體來說,是指每年的三月、六月、九月和十二月的第三個星期五。為什麼叫「四巫日」呢?因為在這些日子,有四種主要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會同時到期結算,就像四股力量同時作用於市場,因此得名。
那這四種商品分別是什麼呢?它們是:
- 股票指數期貨:追蹤特定股票指數(例如:標普500指數、納斯達克指數)的未來價格。
- 股票指數選擇權:賦予持有者在未來某個時間以特定價格買賣股票指數的權利。
- 個股期貨:追蹤特定單一股票未來價格的合約。
- 個股選擇權:賦予持有者在未來某個時間以特定價格買賣特定股票的權利。
以下是一個典型的「四巫日」日期範例,讓您對其時間點有更清晰的理解:
年份 | 三月「四巫日」 | 六月「四巫日」 | 九月「四巫日」 | 十二月「四巫日」 |
---|---|---|---|---|
2024年 | 3月15日 | 6月21日 | 9月20日 | 12月20日 |
2025年 | 3月21日 | 6月20日 | 9月19日 | 12月19日 |
當這些合約到期時,會引發大量的平倉、轉倉或自動結算,因此造成市場的交易量顯著放大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在「四巫日」當天的最後一個小時,也就是紐約時間下午3點到4點,交易量會異常活躍,這個時段被稱為「四巫小時」。如果你曾經在這些時段觀察美股,你會發現市場的脈動變得非常快速。
「四巫小時」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- 交易量高峰:許多機構投資者和交易員會選擇在這個小時內完成他們的部位調整。
- 波動劇烈:由於大量訂單同時湧入市場,價格容易出現快速且難以預測的跳動。
- 流動性挑戰:儘管交易量大,但在極端情況下,特定的股票或合約可能出現暫時的流動性不足。
「四巫日」的市場顯著特徵:交易量與波動性解析
「四巫日」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,主要就是因為它對市場交易量和波動性的巨大影響。數據顯示,在這些季度結算日,美股的總交易量往往會達到年度高峰,有時甚至是全年交易量最大的一天。
為什麼會這樣呢?原因有幾個:
- 合約自動結算與平倉轉倉:當大量的期貨與選擇權合約到期時,持有這些合約的投資人需要進行處理。他們可能選擇讓合約自動結算,或者為了維持部位而將即將到期的合約平倉,再轉移到下一個月份的合約。這些操作都會產生龐大的交易量。
- 套利機會:由於大量合約同時到期,市場上可能出現短暫的錯誤定價。精明的交易員會利用這些微小的價格差異進行套利,也就是買入被低估的資產,同時賣出被高估的資產,從而鎖定利潤。這些套利活動也會進一步推升交易量。
- 機構投資人的資產再平衡:大型基金經理人,例如退休基金或共同基金,通常會在每個季度末進行資產再平衡。他們會根據投資組合的表現,重新調整股票、債券或其他資產的比例。而「四巫日」剛好落在季度末,因此也成為他們執行這些調整的時機,這同樣會增加市場的買賣壓力,進而影響市場波動。
總之,這些因素疊加起來,讓「四巫日」當天的市場顯得特別「熱鬧」,價格也更容易出現短線的劇烈震盪,這對於短線交易者來說,既是挑戰也是機會。
歷史數據觀點:不祥之兆還是過度解讀?
提到「四巫日」,許多人會立刻聯想到「不祥之兆」,認為這天股市會下跌。但實際情況真是如此嗎?我們來看看一些歷史數據分析:
不同的研究報告呈現了多元的觀點:
- 看空觀點(野村證券):野村證券的數據指出,自1994年以來,在六月「四巫日」期權到期後的一週,標普500指數的下跌機率高達88%,平均下跌1.2%。這似乎印證了部分投資人對「四巫日」的負面印象,特別是在六月這個月份。
- 看多或中性觀點(Kensho數據):然而,Kensho的分析(統計2002年至2015年的數據)卻顯示,「四巫日」當天市場的平均報酬率為0.2%,且波動率指數(VIX)有近65%的時間是下跌的,平均跌幅為1.8%。這表明,儘管交易量巨大,但市場情緒並非總是悲觀,有時甚至可能趨於穩定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月份的「四巫日」表現也可能有所差異:
- 三月「四巫日」:通常市場波動最不穩定,可能是因為年初的市場情緒和經濟數據尚未完全明朗。
- 九月和十二月「四巫日」:市場表現則傾向於看漲,這可能與年底的作帳行情或投資組合調整有關。
以下表格呈現了不同研究機構對「四巫日」前後市場表現的觀察:
研究機構 | 時間範圍 | 觀察指標 | 結論 |
---|---|---|---|
野村證券 | 1994年以來 | 6月「四巫日」後一週標普500指數 | 下跌機率88%,平均下跌1.2% |
Kensho | 2002-2015年 | 「四巫日」當天市場平均報酬 | 平均0.2% |
Kensho | 2002-2015年 | 「四巫日」當天VIX指數表現 | 65%時間下跌,平均跌1.8% |
綜合來看,「四巫日」並非完全是「不祥之兆」。市場的反應更多取決於當時的整體經濟環境、聯準會的政策預期以及大型機構的資金流向。不過,投資人確實可以特別留意「四巫日」之後的一週,因為市場可能會進入一個波動率相對上升的時期。
「四巫日」波動背後的機制:伽馬擠壓與資產再平衡
除了上述的交易量因素,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市場機制在「四巫日」發揮作用,影響著股價的走向。其中兩個關鍵概念是「伽馬擠壓」和「資產再平衡」。
什麼是「伽馬擠壓」(Gamma Squeeze)?
想像一下,當大量的看漲期權(賦予買方在未來以特定價格買入股票的權利)即將到期時,會發生什麼事?這些期權的賣方(通常是大型機構或造市商)為了對沖自己的風險,會買入一定數量的股票。這就像是他們賣了一張保險,為了避免保險理賠時虧損,他們先買入一點保險標的。而這個對沖的比例,會隨著期權價格的變化而調整,其中一個關鍵指標就是「伽馬值」。
當市場對某檔股票高度看漲,散戶大量買入看漲期權時,期權的價格和隱含波動率會被推高。此時,為了維持對沖,賣出期權的機構可能需要買入更多的股票。但如果股價開始下跌,或者期權即將到期且行權價遠超實際股價,這些機構就可能反過來減持實股,這會造成額外的賣壓,讓股價進一步下跌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,這就是所謂的「伽馬擠壓」。
這在近期備受關注的科技股,特別是像輝達(NVIDIA)、蘋果(Apple)等擁有大量期權交易的熱門個股上,影響會特別明顯。納斯達克指數在「四巫日」當天,有高達67%的機率出現下跌,甚至曾有單日最大跌幅達9%的紀錄。這可能就是因為其成分股(多為科技成長股)的期權市場更容易出現過熱和錯誤定價的現象,進而引發「伽馬擠壓」效應。
什麼是「資產再平衡」(Asset Rebalancing)?
我們前面提到,大型基金經理人會在季度末進行資產配置的調整。他們通常會設定一個目標,比如股票佔投資組合的60%,債券佔40%。如果某個季度股票表現特別好,漲幅很大,導致股票佔比上升到65%,那麼在季度末,他們就會賣出部分股票,買入債券或其他表現較差的資產,讓比例回到60%。
這種操作在「四巫日」前後會特別活躍,因為許多基金的績效評估和調整週期都是以季度為單位。如果某個資產類別(例如今年表現強勁的科技股)在過去一個季度漲勢過猛,那麼在「四巫日」當天或前後,它就可能面臨被拋售的壓力,這也是造成市場短期波動的重要因素。
「四巫日」與臺股的關聯性:美股波動的漣漪效應
說到「四巫日」,身在台灣的我們可能會想:這跟臺股有什麼關係呢?雖然臺股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結算日是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三(與美股不同),但美股作為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,其一舉一動都會對全球其他市場產生連動效應,臺股自然也不例外。
當美股在「四巫日」因為大量結算而出現劇烈波動時,這種波動情緒可能會透過幾個管道傳導到臺股:
- 外資動向:許多外資同時投資美股和臺股。當美股在「四巫日」面臨波動或調整時,這些外資可能會連帶調整其在亞洲市場,包括臺股的部位。例如,如果美股出現較大跌幅,外資在臺股也可能會有較多的賣超。
- 市場信心:全球金融市場是互相連結的。美股的劇烈震盪,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,都可能影響投資人的市場信心。如果美股大跌,投資人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前景感到悲觀,進而影響臺股的交易意願。
- 科技產業連動:由於臺股有許多大型科技公司,例如台積電(TSMC),這些公司與美股的科技巨頭有著緊密的供應鏈關係。當美股科技股在「四巫日」受到伽馬擠壓或資產再平衡影響時,相關的臺股概念股也可能隨之波動。
此外,美股的「四巫日」效應也提醒我們,全球市場的連動性日益增強。這意味著即使是沒有直接參與美股衍生品交易的投資者,也應關注其可能帶來的間接影響。以下是一些投資者可以關注的關聯性指標:
- 美元指數(DXY):美股波動可能影響美元走勢,進而影響全球資金流向。
- 恐慌指數(VIX):美股VIX指數在「四巫日」前後的變化,可作為衡量市場情緒的參考。
- 主要美股期貨指數:如S&P 500期貨、那斯達克100期貨,其夜盤表現可能預示隔日臺股開盤狀況。
因此,雖然臺股沒有「四巫日」這個概念,但作為美股投資人或關心全球市場脈動的你,仍然需要留意美股「四巫日」所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,以更全面地評估市場風險。
投資人如何應對「四巫日」?策略與風險管理
了解了「四巫日」的特性和背後機制後,身為投資人的我們該如何應對呢?其實,對於大多數長期投資者來說,「四巫日」造成的短期波動通常不會對你的長期投資組合產生根本性影響。但對於短線交易者或關注市場短期變化的投資人,以下幾點建議或許能幫助你更好地應對:
- 保持冷靜,避免過度解讀:如同我們前面分析的,歷史數據顯示「四巫日」並非總是導致股市下跌。許多時候,它只是交易量大增且短期波動加劇的日期。切勿因為單一事件而過度恐慌或盲目追漲殺跌。
- 關注市場交易量與波動率:在「四巫日」當天,特別是「四巫小時」,你可以密切觀察市場的交易量和價格變化。如果出現異常的買盤或賣壓,這可能是短期進出場的機會,但也伴隨著更高的風險。
- 檢視持股的期權動態:如果你持有的個股有大量的期權交易,可以稍微留意這些期權的到期情況。當大量期權集中到期時,該股票的價格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,尤其是在「伽馬擠壓」效應下。
- 做好風險管理與資產配置:無論是否有「四巫日」,良好的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都是投資的基石。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,適度分散投資,並設定好停損點,可以幫助你在市場波動時保護你的資金。
- 避免過度槓桿操作:由於「四巫日」的波動性較大,對於不熟悉的投資人來說,盡量避免在這些日子進行過度槓桿的期貨或選擇權操作,以免因短期劇烈波動而造成巨大虧損。
以下表格匯總了投資人面對「四巫日」時的應對策略與其重點:
應對策略 | 重點說明 | 適合對象 |
---|---|---|
保持冷靜,客觀判斷 | 避免受短期市場噪音影響,專注長期目標。 | 所有投資者 |
密切關注市場動態 | 留意交易量、波動率及特定個股期權活動。 | 短線交易者、積極型投資者 |
強化風險管理 | 設定停損點,適度分散投資組合風險。 | 所有投資者 |
避免高槓桿操作 | 在波動較大期間,減少期貨、選擇權等高槓桿交易。 | 保守型投資者、新手 |
利用回檔機會 | 若長期看好,短期下跌可能是逢低買入機會。 | 長期投資者 |
總之,「四巫日」是美國股市一個重要的季度結算日,它揭示了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對現貨市場的影響力。透過理解其運作原理、背後機制,以及參考歷史數據,我們可以更理性地看待這個現象,而不是盲目地被「四巫日」這個名稱所嚇倒。
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,保持冷靜、審慎評估市場資訊並堅守自身的投資策略,才是穿越「四巫日」波動的穩健之道。投資是一場長跑,短期的震盪只是途中的小插曲,理解它,才能更好地駕馭它。
免責聲明:本文所提供之所有資訊僅供教育及知識性說明之用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。投資有風險,請投資人自行判斷並謹慎評估。
常見問題(FAQ)
Q:什麼是美國股市的「四巫日」?
A:「四巫日」是指美國股市每年三月、六月、九月和十二月的第三個星期五,這一天會有股票指數期貨、股票指數選擇權、個股期貨和個股選擇權這四種衍生性金融商品同時到期結算。
Q:「四巫日」對股市會有什麼影響?
A:「四巫日」通常會導致市場交易量顯著放大,特別是在最後一個小時(「四巫小時」),並可能伴隨劇烈的短期價格波動。主要原因包括大量合約平倉轉倉、套利活動以及機構投資人的資產再平衡。
Q:身為一般投資人,我應該如何應對「四巫日」?
A: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,「四巫日」的短期波動通常影響不大,應保持冷靜並堅守既定策略。對於短線交易者,可密切關注交易量和波動率,但應避免過度槓桿操作,並做好完善的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