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快速變化的股市環境裡,投資者總是希望能準確捕捉市場動態。除了熟悉的K線、移動平均線和成交量指標之外,還有一項不太被注意卻非常實用的分析方法——分價量表。它能讓你更清楚地看到市場的成本架構和資金分布。這不只是簡單的成交量顯示,更是買賣雙方在各價格水平上拉鋸的生動寫照。這篇文章會從基礎開始,詳細說明分價量表的概念、如何解讀、實際操作方式,以及在台灣常見的App和工具上怎麼使用,幫助你做出更精準的交易選擇,避免跟風買高賣低。

什麼是分價量表?定義、原理與核心概念解析
分價量表這種圖表,簡單說來,就是把一段時間內的成交量按不同價格範圍來統計和顯示。它用直條圖的方式呈現,垂直軸是股價的區間,水平軸則是成交量大小。重點不在於總量多少,而是告訴你每個價格水平上到底交易了多少東西。
它的本質是揭露市場的成本分布情況。當某個價格範圍內交易特別集中,就表示很多投資者的持股成本在那裡,這形成了市場的共識成本帶。這和一般的成交量圖不同,那種圖只看時間軸上的總量變化,而分價量表則細分成每個價位的量能,讓你能更準確地跟蹤資金流向。

分價量表的構成要素:價格區間與量條的意義
要掌握分價量表,先搞懂它的兩個主要部分。
- 垂直軸(價格區間):股價被分成固定間隔的範圍,比如每隔0.5元或1元一個區塊,每個區塊對應特定價格層次。
- 水平軸(成交量條):每個價格區旁邊有條水平直條,條長短代表那個區的總交易量。條越長,說明那價位交易越熱鬧。
這些條的長度直接顯示資金在不同價位的聚集情況。長條處意味買賣活躍,籌碼頻繁轉手;短條處則交易冷清,籌碼不多。透過整體格局,你能畫出市場參與者的平均成本地帶,為交易提供可靠依據。

分價量表怎麼看?圖解實戰判讀技巧與經典型態
基礎了解之後,重點轉到實務解讀。觀察圖表的形狀、量區高低,就能推斷多空對峙和未來方向。接下來用圖例一步步拆解判讀方法。
V型、P型、B型:分價量表三大經典型態解讀
累積一段時間的數據,分價量表常出現幾種典型形狀,這些形狀對預測趨勢轉折很有幫助。
下面是這三種型態的特點和市場含義:
型態 | 外觀特徵 | 市場暗示 | 常見應用 |
---|---|---|---|
V型 | 中間成交量小,兩端成交量大,形似英文字母「V」。 | 籌碼分佈不均,容易快速穿越中間的低量區。通常出現在趨勢末端,暗示市場即將反轉,或在趨勢中繼時加速。 | 判斷快速漲跌的慣性、趨勢反轉的早期信號。 |
P型 | 大部分成交量集中在上方區域,下方成交量較少,形似英文字母「P」。 | 籌碼集中於高檔,可能是主力吸籌完畢準備拉升,或散戶在高點套牢。多空力量在上方僵持,下方支撐強勁。 | 判斷股價盤整後的突破方向、主力成本區位於高檔。 |
B型 | 大部分成交量集中在下方區域,上方成交量較少,形似英文字母「B」。 | 籌碼集中於低檔,可能是主力在低點吸籌,或散戶在低點套牢割肉。多空力量在下方僵持,上方壓力沉重。 | 判斷股價盤整後的跌破方向、主力成本區位於低檔。 |
高量區與低量區:主力成本區與支撐壓力的判斷
分價量表裡,量最大的價位叫高量區,量少的叫低量區。這兩個在分析多空時很重要。
- 高量區 (Point of Control, POC):
這是交易最集中的價位範圍,像市場的共識成本點。股價在上面時,這區提供強支撐;股價在下面時,就變成大壓力。因為籌碼多,如果破掉高量區,賣壓會湧出難回頭;反過來,突破後它就穩住腳跟。
圖二:分價量表高量區示意圖
- 低量區 (Value Area Low/High):
低量區交易少,市場沒共識,所以股價穿過時很順暢,像開高速。這些是真空或加速帶,突破低量區可能趨勢加快,跌破則易速跌。
圖三:分價量表低量區示意圖
價量累積圖與歷史分價量表:追蹤籌碼變動的利器
分價量表不只看單日,更能疊加長期數據成價量累積圖或歷史版,這對跟蹤籌碼變化超有用。
- 價量累積圖:
這是把幾週或幾月的分價量疊加,顯示整體價格量分布。能看出長期資金布局、主力進場點,和歷史支撐壓力位。
比如,一檔股過去一年量集中在20-25元,就算短期漲到30元,這區仍可能是回檔支撐。破掉則賣壓大。
圖四:價量累積圖範例
- 歷史分價量表:
像CMoney 理財寶這種平台,能查過去任意時段的籌碼分布。用來回測事件時的變化,對走勢影響很大。
例如,利空消息後看低檔換手多,可能是主力接手。或盤整突破前看籌碼集中,就是吸籌完成。
圖五:歷史分價量表應用案例圖
分價量表在股票交易中的實際應用策略
知道怎麼看後,現在談怎麼用在交易上,提高買賣時機準度。
判斷支撐與壓力區:精準設定買賣點
分價量表超適合找支撐壓力。高量區是籌碼堆積處,股價靠近時常有明顯反應。
- 支撐區的判斷:股價從上往下接近歷史高量區,這裡常有買盤撐住。投資者成本在那,不想虧賣,甚至加碼。所以,在支撐附近買,停損設下面,是好策略。
- 壓力區的判斷:股價從下往上靠近高量區,賣壓就來了。套牢者想解套,獲利者出場。所以,壓力附近賣,或等帶量破後追,是要點。
舉例,一檔股在80-85元有巨量,跌到這是支撐,漲到這是壓力。可上Goodinfo! 台灣股市資訊網查數據輔助。
識別主力成本區:跟隨聰明錢的蹤跡
這工具能追主力動態,他們建倉出貨時留大量痕跡。
- 主力吸籌區:低檔盤整時,高量區明顯,可能是主力低價收集。吸完後,易破上低量區上漲。可在突破回踩買,或區內分批進。
- 主力出貨區:高檔震盪,高量多但不破,可能是主力賣出。即使高位,也要小心,考慮減持避接盤。
跟主力走,比對抗強,勝率高。
結合其他技術指標:提升分價量表的判讀精準度
分價量表厲害,但別單用。配其他指標驗證,決策更穩。
- 與K線圖結合:看K線實體影線,配分價量判關鍵價位的力道。比如,高量支撐有長下影,買盤強。
- 與均線系統結合:高量支撐加均線匯聚,力道更大。破高量又破均線,易加速跌。
- 與MACD、RSI等擺盪指標結合:分價看成本,擺盪看超買賣。比如,近高量壓力RSI超買,回檔機率高。
這樣建全面框架,避免單一盲點。可上臺灣證券交易所交叉比對歷史數據。
分價量表在盤中即時交易的應用與注意事項
短線或當沖者,盤中分價量表幫判即時支壓和籌碼。
- 觀察盤中即時高量區:圖隨交易更新,當日高量是多空戰場。上方支撐,下方壓力。
- 判斷即時支撐壓力:開盤後某區量大,上攻後這區成支撐。回測不破,可買。
- 注意事項:
- 數據即時性:不同App更新差,影響準。用最即時的。
- 判動性:盤中變快,尤其開收盤。等穩定再判。
- 結合分時走勢圖:配即時圖,看價量同步,判買賣主導。
分價量表工具大盤點:App、券商軟體與網站推薦
學會原理應用後,挑好工具關鍵。本節針對分價量表App、分價量表三竹等,提供實用資訊。
台灣主流券商App的分價量表功能比較
台灣券商App是主力工具,多有分價量表。下面比幾家:
券商App | 分價量表功能 | 價量累積圖 | 數據即時性 | 介面友善度 | 特色功能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永豐金證券App (大戶豐) | 有,功能完善 | 有 | 即時 | 良好,圖表清晰 | 與交易功能整合度高,可直接下單 |
群益證券App (群益行動贏家) | 有,多種時間區間可選 | 有 | 即時 | 良好,資訊豐富 | 提供較多自訂義選項,適合進階用戶 |
富邦證券App (富邦e點通) | 有,基礎功能具備 | 有 | 即時 | 中等,需適應 | 介面簡潔,操作流暢 |
元大證券App (元大行動精靈) | 有,較為基礎 | 有 | 即時 | 中等,功能較多 | 資訊量大,適合資深用戶 |
選擇建議:新手挑介面清楚的,如永豐金。資深者選群益或元大。多試用找適合的。
三竹股市App:分價量表與價量累積圖操作教學
三竹股市是台灣人愛的免費App,分價量表簡單實用。步驟如下:
- 開啟三竹股市App並搜尋股票:主頁輸入代碼或名,進個股頁。
- 進入技術分析圖:點K線區,進全屏圖。
- 切換至分價量表:工具列找「分價」或「分價量」,點切換。
- 調整時間區間:可選當日、五日或月,依需求調。
- 價量累積圖:長時段如月K,自動顯示累積分布。
功能基礎,但即時方便,是快速查看的好選擇。
網路平台與專業工具:CMoney、Goodinfo等數據來源
除了App,網平台有更深功能:
- CMoney股市 (理財寶):
CMoney的分價量表強大,有即時、歷史、籌碼圖和主力分價。數據細,自訂時段,適合深析。部分付費。
圖七:CMoney理財寶分價量表示意圖
- Goodinfo! 台灣股市資訊網:
免費網站,有分價量表數據,雖不圖形化,但可靠,可輔查。
- TradingView:
國際平台有成交量分布圖,介面美,但台灣數據不如本土全。
細析用CMoney,快速查用Goodinfo。
分價量表的限制、常見誤區與使用注意事項
這工具強,但有侷限和坑。知曉這些,能更聰明用。
數據延遲與即時性考量:如何影響交易決策
平台數據更新差異大。券商即時盤中通常準,但有秒延。免費網站更慢。
- 盤中交易的影響:短線者,秒延就錯判。主力快拉壓,圖沒跟上易追錯。
- 應對策略:
- 用高即時券商或付費軟體。
- 多平台比對,關鍵時。
- 盤中配分時圖,看動態而非靜態。
無法獨立判斷:必須結合其他分析方法
分價量表只看成本籌碼,不懂基本面、產業或政策。這些是長期驅力。
- 綜合分析的重要性:
單用像片面看。全面決策要混:
- 基本面分析:營收、獲利、產業、管理。
- 技術面分析:K線、均線、趨勢、型態。
- 籌碼面分析:法人超、融券、大戶比。
- 消息面分析:新聞、政策、事件。
- 案例說明:基本好股破高量支撐,長期仍彈。基本差股有吸籌,也易破底。
視為輔助,非唯一。
小心「假突破」與「假跌破」:量能陷阱的辨識與應對
交易中常有假訊號,如假突破跌破,讓人上當。
- 假突破 (False Breakout):
帶量破高量壓,但馬上回,沒站穩。主力誘追後賣。
- 辨識:破後量不放大,K小或上影,次日破。
- 應對:別急追,等盤整確認,或回踩撐。
- 假跌破 (False Breakdown):
帶量破高量撐,但馬上彈,沒破。主力洗浮碼後拉。
- 辨識:破後量不放大,K小或下影,次日收。
- 應對:別急賣,等盤整確認,或快速收。
對突破跌破要慎,配指標驗,設停損利管險。
結論:善用分價量表,掌握市場脈動,告別追高殺低
分價量表提供獨特視角,看成本和籌碼。懂概念,學V P B型,識高低量,就能準判支壓,聞主力布局。
配K線均線用,或盤中決策,都幫大忙。但警限制,如延遲、不可獨用、假訊。放綜合框,配基本籌碼消息,嚴管險,才真值。用它提升勝率,避盲目。
學這需練多。從今加工具箱,用App平台練,增洞察。祝股市穩,獲豐。
常見問題 (FAQ)
分價量表和傳統的成交量圖有什麼根本上的區別?
傳統的成交量圖是以時間為橫軸,顯示每個時間單位(例如每天)的總成交量,無法得知成交量分佈在哪些價格區間。而分價量表則是以價格為縱軸,將成交量按照不同的價格區間進行統計,以直方圖呈現,直接揭示了市場在每個價位的籌碼分佈和成本結構。
初學者如何才能快速看懂分價量表的V型、P型和B型結構?
初學者可將其想像為市場的「成本堆疊圖」。
- V型:中間量少,兩端量大,像一個通道,股價容易快速穿越。
- P型:量集中在上方,像個「頭」,下方籌碼輕,可能準備上攻或高檔出貨。
- B型:量集中在下方,像個「肚子」,上方籌碼輕,可能準備下探或低檔吸籌。
多看圖例,並與實際股價走勢對照,很快就能掌握其基本含義。
在台灣股市中,有哪些券商的App提供好用的分價量表功能?
台灣主流券商App如永豐金證券App (大戶豐)、群益證券App (群益行動贏家)、富邦證券App (富邦e點通)、元大證券App (元大行動精靈)等都有提供分價量表功能,其中永豐金和群益的介面和功能相對完善。此外,三竹股市App也內建了基礎的分價量表功能,適合日常快速查看。
「歷史分價量表」對於判斷股票的長期趨勢有什麼幫助?
歷史分價量表能幫助投資人追溯股票在過去一段時間(數月甚至數年)的籌碼分佈。透過觀察長期累積的高量區,可以識別出市場的長期共識成本區,這些區域在未來往往會成為強大的長期支撐或壓力位。這有助於判斷股票的長期趨勢是否改變,以及主力資金的長期佈局動向,為中長期投資提供參考。
如何利用分價量表找出主力進貨或出貨的價格區間?
觀察分價量表在股價相對低檔或高檔時,是否出現異常大量的成交區間:
- 主力進貨(吸籌):股價在低檔盤整時,分價量表卻累積了巨大的成交量,形成明顯的高量區。這通常暗示主力在低價位悄悄佈局。
- 主力出貨(派發):股價在高檔震盪,分價量表也累積了大量成交,但股價卻遲遲無法突破,甚至出現上影線,這可能是主力在高點派發籌碼。
結合K線型態、均線、法人買賣超等資訊,可提高判斷的準確性。
分價量表是否能應用於除了股票以外的其他金融商品,例如期貨或選擇權?
是的,分價量表的原理適用於所有具有價格和成交量的金融商品,包括期貨、選擇權、外匯、加密貨幣等。這些市場的交易數據同樣可以通過分價量表的形式呈現,幫助投資人分析其成本分佈和潛在的支撐壓力位。不過,由於不同商品的交易特性和流動性差異,判讀時仍需考量其市場特性。
使用分價量表進行交易時,最常見的誤區或陷阱有哪些?
最常見的誤區包括:
- 過度依賴單一指標:忽略基本面、籌碼面、消息面等因素。
- 數據延遲導致誤判:尤其在盤中交易時,不即時的數據會影響決策。
- 遭遇「假突破」或「假跌破」:主力可能利用這些手法誘多或誘空,使投資人追高殺低。
- 忽略時間維度:未區分是短期分價量表還是長期累積圖,導致判斷偏差。
應始終將分價量表作為輔助工具,並結合多方驗證。
除了判斷支撐壓力,分價量表還能提供哪些更進階的交易信號?
除了支撐壓力,分價量表還能提供以下進階信號:
- 籌碼換手充分性:若股價在底部長期盤整且高量區形成,暗示籌碼換手充分,未來上漲阻力小。
- 趨勢延續或反轉的加速區:股價快速穿越低量區,往往是趨勢加速的信號。
- 主力洗盤的痕跡:在關鍵支撐位下方出現短暫跌破後迅速收復,且該區量能不大,可能是主力洗盤。
- 多空力量的消長:觀察高量區的重心是上移還是下移,判斷多空力量的強弱變化。
「分價量表下載」有推薦的免費資源或付費工具嗎?
對於免費資源,三竹股市App是台灣投資人常用的選擇,提供基礎的分價量表功能。此外,Goodinfo! 台灣股市資訊網也提供分價量表數據查詢。若需更專業和進階的功能,CMoney股市 (理財寶) 提供非常詳盡的分價量表和籌碼分析工具,但部分功能可能需要付費訂閱。國際平台如TradingView也提供類似功能。
如何結合分價量表與籌碼K線等工具,進行更全面的分析?
結合分價量表與籌碼K線可以進行更全面的分析:
- 確認主力動向:分價量表能顯示主力在哪個價位建倉或出貨,而籌碼K線則能顯示法人、大戶等特定主力的持股比例變化。兩者結合可相互驗證,確認主力動作。
- 判斷洗盤或出貨:若分價量表顯示股價在高檔累積大量籌碼,但籌碼K線卻顯示大戶持股比例下降,這可能是主力出貨的明確訊號。反之,若大戶持股增加,則可能是洗盤吸籌。
- 尋找最佳買賣點:當分價量表顯示股價在長期高量區獲得支撐,同時籌碼K線顯示特定主力(如投信)開始加碼,這將是更具說服力的買入信號。